【真实教训】痛失拿PR的最好机会,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单词/一个误解/说错一句话!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移民公众号文章,晒各种技术移民操作干货,粗略一看信息满满,把申请的流程,要求的材料清单,费用明细,处理时间等等都罗列清晰,给人的感觉真得是干货满满,似乎只要对照着这个指南,大家都可以DIY技术移民了!?
但深度思考一下,作为一家移民公司也好,专业移民代理或律师也好,他们发文章的目的难道是指导您去DIY技术移民吗?那不是自己砸自己饭碗?只要这么一换位思考就会明白,如果想仅靠读几篇公众号文章就自信满满,想要开始DIY技术移民了,也太低估了专业移民从业人员的价值。
您看到的指南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当您真正开始准备材料的时候,您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例如我用红框标注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啥?怎么写,写成啥样符合标准?
更重要的问题包括怎么定位提名职业?选择这个提名职业有哪些移民方案,方案可行性有多强?是否已经是最优方案?是否还有其他职业选择?
而这些路径选择方案制定才是真的干货,是一个真正的移民专业人士的价值所在,是吃饭的看家本领,是对纷繁庞杂的移民政策,职业评估政策,州担保政策等等知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后,通过成百上千实际案例的成功印证,甚至是失败案例的血的教训换来的。
别忘了“最好的医生一定在病人最多的医院,因为他经历过的疑难病例也最多”。这些宝贵经验才是真的干货,而知识和经验是需要付费的。
真正的移民干货,有时甚至是不可言传的,因为太珍贵,不舍得分享只是一个原因,更多的原因是实在是需要有太多前因后果知识体系的支撑才能做出合适合理的方案,更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尝试。
比如一封推荐信可能就会决定您案子的成败
但是实在没有一种语言能够去妥帖得表达出怎么样才能写出一封合适的推荐信,因为这个需要对每一个提名职业最精确的理解,对行业背景最深刻的了解,对客户材料最全面的掌握,小到职位,部门如何设置,社保不全或是社保不在一家单位交的如何解释?工资没有纳税如何让评估机构信服,推荐人如何选择,要跟推荐人说到哪个份上,盖章真的比不盖章好吗?材料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最少应该提供哪些材料?哪些因素是引来背调的主要原因,如果用一封推荐信把背调的概率降至最低?如何做好背调的准备?哪些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哪些点是最关键的要素?有太多太多需要有大量经验的储备的知识才能够最终输出为一封看起来也不难的推荐信,您说如何能够用语言来传达呢?但这些才是真正的干货,也才是决定您移民之路是否顺利的前提保障,也才是专业人士的价值所在,无法简单复制和言传。
简单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成功评估了一个职业:Record Manager,但从字面理解,您能了解这个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吗?此客户曾经在别的移民公司评估过,告知没有技术移民方案,推荐走雇主担保187,花费不仅大,风险还高;我们仔细评估了客户的工作单位和语言能力,给客户做了最合适的职业定位,
因为这个职业有南澳州担保的方案,而且一直比较稳定,更关键的是我们特别清楚这个职业评估的坑在哪里。因为此前我们曾经见过一个客户DIY这个职业而被拒的报告,正是有看过这样的拒信,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这个职业彻底的吃透,才能有自信给客户规划这样的移民方案,也最终用了一份成功的通过函印证。
能总结成简练语言分享的是:只要您的公司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拥有信息管理系统,有可以做。那具体怎么操作呢?这个很抱歉,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楚,只有花了多少时间去理清楚她的社保关系,总公司,分公司等等关系,研读了客户公司全部部门和职位分类,最终才打磨出这个客户的推荐信,免背调顺利通过,而且工作经验加分满分。
所以真正的干货,是无法言传的。
真正的干货是无法拿出来晒的,因为那是无数的细节打造出来的整个过程,拿出来晒的只是表面的成功结果的展示,没有人会把失败的结果示人,所以你很少有机会看见失败。
请不要光是通过阅读各种移民公众号的文章而轻易认为自己可以DIY。
没有像我们见过林林总总失败的案例,就不知道坑在哪里。要自己去试坑,一旦走错,可能是无法逆转的。我们不时会遇到这种案例,拿着评估失败的结果信来找我们翻案。我们的职业评估通过率基本保证在95%以上,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失败,每一次失败只会把我们的移民知识的版图填补得更深更广,从失败的案例中学到的东西才真是干货。
没有人希望自己是那个失败的人,因为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只有一次,所以一定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